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从大的方面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首先要把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计好。”
今年7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王广华在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经全部编制完成,正在陆续审核报批。
新兴华安也正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投身于国家规划、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近年来,华安全员奏响奋进曲,先后独立承担、或联合建设,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承担了40余个省、市、县级总体空间规划项目以及众多生态修复、全域综合整治、村庄规划、专项规划等项目。其中,多个项目被评为规划标杆项目、优秀规划案例、优秀规划成果进行推广,受到上级单位、专家组等的充分认可和好评。
在这时间与空间标注的方位中,新兴华安人依托测绘甲级、土地规划甲级、城乡规划编制乙级等多项资质,发挥厚植国土“调查评价、确权登记、空间规划、整治修复、数据治理”的丰富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利用华安一体化数据协同治理体系和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在信息化领域和数据领域的赋能,坚持战略引领、底线管控、资源统筹、空间治理、区域协同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执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之牛耳,聚焦区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等重点领域。
从今天起,我们将从专题研究、总规编制、专项规划、规划信息化四个维度,推出华安人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的精彩片段,分享华安规划、华安思路、华安做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华安人怎么做?
智者善于顺势而为,勇者敢于乘风破浪。做研究,就得有“一根筋”的劲。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更要坚持坚守,探索创新。华安也一直是这么做的!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我们敢于面对,也有底气面对。其底气就是来自多年来的基础研究积淀。
专题研究作为新时代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是编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四年来,我们先后承担了“双评价”、现状评估、“三线划定”策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存量和低效建设用地盘活、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等专题研究两百余项,涉及全国数十个市县区,为编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以下几个项目是华安近来较为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分享于此处,与大家共享交流。
西昌市“双评价”专题研究项目由新兴华安承担,并已完成论证汇报,顺利通过评审。华安在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为指导,结合四川省、西昌市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西昌市区域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研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生态极脆弱空间,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不适宜空间,为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形成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华安承担的《山西省创新动能培育与创新区域构建研究》专题作为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重要专题之一,为山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创新空间、创新发展的相关参考,对于山西转向绿色及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山西实现由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向绿色与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
本专题从山西乃至全国创新发展的政策背景、区域格局、产业前景等维度进行分析,研判和解读山西省创新发展的环境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趋势;从山西省创新发展科教资源、科技人才、研发机构、企业主体、创新基地等角度,解析全省创新发展的资源禀赋和优劣势条件;分析国内外其它国家、地区和城市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创新发展规律,借鉴创新发展路径;结合山西省总体发展要求和战略部署,提出山西省创新动能培育思路,聚焦“5 3 3”创新动能培育重点并探索创新动能培育具体路径,提出创新区域构建思路,构建“一核一带六组团多节点”的四级联动创新空间和“节点-基层-区县-市域-省域”五级提升创新网络。
“三条控制线”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要素和强制性内容,是统一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基础。
新兴华安在承担衡水市在“三线划定”项目过程中,围绕推动粮食安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协同优化农业、生态和城镇空间格局,把“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的优先序,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做到现状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确保三条控制线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注重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和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布局,合理确定各市县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等约束性指标,确保“数、线、图”一致。
《贵州省产业发展及优化空间布局研究专题》是《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重要支撑发展类研究专题之一。
专题基于贵州基本省情,对农业、工业、矿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预判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聚焦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对人口及城镇化率、经济总量及增速、三次产业结构等未来经济发展进行总体预测,分析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趋势,从引导产业集聚化发展、整合提升工业园区发展、优化园区空间布局、促进增长极联动发展、畅通产业要素流动等方面提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针对性策略。针对贵州中部(黔中城市群)重点发展区、贵州东北部生态保护与特色发展区、贵州西部生态保护与特色发展区、贵州东南部生态保护与特色发展区进行分区域产业布局指引。打造具有贵州山地特色的立体农业格局,按照五大农业发展区进行布局优化。依托“两区四基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贵州特色的六大工业优势产业集群。构建“一核、多区、五带”为总体构架为基础的旅游发展新空间。
《惠州市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研究》是《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重要支撑专题之一,专题以惠州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问题为基础,在充分衔接上位规划的基础上,确定惠州市整治修复总体布局,识别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整治修复重点区域,部署整治修复重点工程,并为各县(区)开展整治修复工作提出方向指引。专题已于2023年3月21日通过专家评审,相关成果已纳入《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